深圳人有多爱读书?
多爱学习?
先来看一张图
▼
这是工作日(1月17日)
上午10时
深圳图书馆内自习的人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
以“深圳 自习室”为关键词
进行搜索
有很多关于
“深圳免费宝藏自习室”的推荐
再来看一组数据
▼
2022年深圳居民
人均阅读量约18本
纸质书6.33本
电子书11.66本
截至2022年底
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
市级公共图书馆3个
区级公共图书馆9个
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67个
另外还有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
这其中每一个对于市民来说
都是有吸引力的自习空间
有人说:
“ 在深圳,如果想找到一个免费的自习空间,恐怕比节假日预约一个热门公园的停车位要简单。
” 此话怎讲?
请跟随记者的步伐
走进
深圳公共文化空间自习室
▲1月15日(星期一)下午4时许,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的24小时自习室。
“下班后去自习。”建筑行业从业者小肖每周至少去自习室4次。她去的是位于华侨城的南山书房·薰风阁,她说那里学习氛围很好,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即便有的座位需要分享一张书桌,但大家互不打扰,埋头关注眼前的学习资料。“工作之后,回到家我就只想玩手机、刷剧,在这里自习看到别人都在学,我也会认真许多。”
小肖常去的南山书房·薰风阁这类公益文化空间在深圳并不少见,如福田区的百姓书房与玉田图书馆、罗湖区的悠·图书馆与荷合书院等,各区均有24小时开放的免费自习室。平日里还有大型图书馆、街道文化馆等均可免费提供自习空间。可以确定的是,在深圳,如果想找到一个免费的自习空间,恐怕比节假日预约一个热门公园的停车位要简单。小肖上班地点距离自习室只有10分钟路程,她会在前一天晚上卡点预约第二日的自习时间。下午6点下班,吃好晚餐,7点开始自习,直到晚上10点乘坐4站地铁回家。她形容,在深圳这座城市,身边的人对于学习都是渴望的,而能在一个快节奏城市中拥有一个学习空间也是奢侈的,她很享受每次自习的时光,觉得在城市中有盏灯为她而亮着。小肖称自己是无法停下来的打工人,她最近在自习室学习是为了年底的注册规划师考试,带着平板电脑、耳机、笔记本,在自习室坐下来,就像拥有了属于自己单独的小空间。她是湖南人,2023年从北京换工作来到深圳,与朋友合租,空间小,唯一的桌子被用作餐桌,想要学习,需要将餐桌上的生活用品挪到一旁。之前她没有想过出门自习,后来同事推荐,她跟着一起去,免费、空间舒适、氛围好,“以前说去自习,就是找一家咖啡厅,还必须得点一杯喝的才好意思坐下来,在深圳有这么好的自习室,也因此更喜欢这座城市了。”南山书房·薰风阁2022年12月开始营业,书房室内使用面积约250平方米,设计座位65席,其中沉浸式阅读座位41席,休闲阅读座位24席,在这里不仅可以自习,也有图书可以借阅,整个书房的风格设计是清新文艺的。与薰风阁一同开始营业的,还有象群轩,在此之前,还有听云轩与平原轩,这四座书房均为全自助智慧型公益书房。站在书房外面看,它里面灯火通明,坐在窗边的人专注于眼前。在2023年12月举行的南山图书馆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南山书房”项目的初衷,“南山书房按照功能定位,分为三类:公园书房、园区书房、社区书房。截至目前,共建成了4家南山书房,市民对书房是有需求的,我们希望通过‘南山书房’,打造一个智能化、私密、沉浸式的读书空间,有效纾解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1月16日晚上,南山书房·薰风阁,许多打工人选择下班后来自习。
小肖在福田区居住,南山区上班。工作日时,她去南山书房·薰风阁,到了周末,她就在福田寻找自习空间。她介绍自己最近去得多的是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2023年8月,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焕新亮相,里面有DJ体验室、元宇宙体验室、虚拟演播厅、剧场、咖啡厅,以及24小时自习室。在预定界面上能看到自习室设有沉浸区、小组区、三人小组,几乎每个时段都有人预定。小肖说自从知道有免费的自习室,她就有在网上搜索深圳各区的自习空间,发现每个区都有非常多如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里包含了自习室,她感慨,“足以证明深圳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的24小时自习室里沉浸区的格子间座无虚席。
小肖注意到,人们来自习大多是带着考试目标的,她也在邻座遇见过单纯想找个安静的空间看看书的用户。小肖说自己从学校毕业4年了,没想到有一天还能重新找到在自习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奋斗的感觉。在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自习室里的三人小组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用一道玻璃门与其他自习区隔开,里面是三角形的,内部做成了榻榻米样式,有许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到这个区域自习。市民冯女士就经常带着正在读小学的弟弟预定三人小组区一起学习,等到弟弟放学,她接上他过来,在这个小空间里,小朋友会感觉很自在,他们也可以小声讨论学习的内容。冯女士说,比起在家学习,小朋友在这里也专注得多,而且在他人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小朋友也会安静地看书。▲一对姐弟预约了自习室里的讨论区,在讨论区里可以辅导小朋友的作业。
工作7年,又重返校园念书的梁女士也是出门自习的重度“患者”。她在香港读博士,与家人一同住在深圳,如果她不用去学校,就会去深圳图书馆自习。早上先送女儿去学校,紧接着去自习3小时,到了中午接上女儿一起回家休息,下午继续重复同样的行程。她说喜欢在图书馆自习的原因是许多人一起在学习的感觉对她来说是一种督促,不容易被琐事分心,而且在图书馆里,学累了就去走廊上站一站,或者看看馆里的藏书。她时常能看到有人会拿着书本站在走廊上阅读,她说自己不再是 20多岁的年轻人,但是到图书馆里自习,就像依旧正在年轻奋斗着,而且图书馆里也有许多中年人,大家依旧正在学习中。比起自习室,图书馆自习的好处是座位相对没有那么紧张,不过只要是周末,图书馆也是座无虚席。南山书房与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都需要提早预约,且每次预约有一定的时长限制。同时为了保障自习资源没有被浪费,每人有3次预约之后“爽约”的机会,一旦积累三次,则有1个月的时间无法预约自习室。梁女士说图书馆的预约相对宽松,深圳大部分图书馆直接进入即可。据了解,在2023年上半年,深圳图书馆的接待人数呈逐月增长态势,6月和7月日均接待人次突破1万,周末日均接待量保持在15000人次左右,峰值接近2万人次。少儿服务区仅1000平方米的空间日均接待读者逾2000人次,周末达5000人次左右,峰值可达7000多人次。在暑期(6月1日-7月9日)深圳图书馆新增注册读者中,“90后”新增注册读者占比33.27%,排第一;“00后”占比28.34%,排第二;“80后”占比24.56%,排第三。“00后”-“90后”读者占比达六成以上。梁女士留意到,现在也有许多社区图书馆更方便人们自习,虽然不如深圳图书馆那么大,但是里面的阅读、自习空间对于个人来说完全足够。如南园街道就有8个社区图书馆,其中还包含1个24小时图书馆,里面都设有座位可供自习与阅读。2023年7月,福田区南园街道深南中路上,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百姓书房开始运营,不同于一般书店,百姓书房设立了24小时公益自习室供深圳市民免费自习。在这类社区图书馆里,每天都能看到有住在附近的小孩过来自习,梁女士说到了周末,她和女儿也会就近找街道的图书馆,在那里,小朋友可以写作业,也可以找到合适的书籍阅读。南园街道文体中心工作人员朱航介绍,南园街道目前8个社区分别有8个图书馆,除了玉田图书馆为24小时营业外,其余均为早上9点到晚上9点。她说:“像玉田图书馆,附近城中村比较多,居民家里的空间会小一些,所以就需要这种公共文化空间。我们图书馆里不会像商业的自习室一样铺设大部分面积单独的格子间供人自习,尽量是把空间利用起来,让更多人可以享用。玉田图书馆有60个读者席位,街道图书馆为100个读者席位。”朱航注意到,白天时段图书馆里以年轻人居多,准备考试的、看书的,等到傍晚时刻,附近的小朋友便会过来看书、写作业,“我们街道有很多工作人员,小孩放学了之后都会过来看书,有时周末也会一起来这里自习。等到寒暑假时,早上8点多就会有人在排队了。”朱航注意到,白天时段图书馆里以年轻人居多,准备考试的、看书的,等到傍晚时刻,附近的小朋友便会过来看书、写作业,“我们街道有很多工作人员,小孩放学了之后都会过来看书,有时周末也会一起来这里自习。等到寒暑假时,早上8点多就会有人在排队了。”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同样也随处可见来自习的人,一位站在走廊上读英语单词的男生说,这段时间每天早上7点30分,他就背着书包来自习了,学到10点30分,再去公司上班。他住在大学城附近,为了准备英语考试,又担心晚上会需要加班,所以特意早上来自习。他会选择坐在靠窗的位置,学累了,就看看外面的绿色植物。他说在深圳这座快节奏城市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所以也想多学点知识傍身,“来图书馆自习的人都是有目标的,学不进了,抬头看看旁边的人,就觉得自己也得努力。”深圳从来都不缺自习的空间,而这些空间里,永远都有着埋头学习的人。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其中包含市级公共图书馆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9个、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67个,另外还有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共同形成了覆盖深圳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举办线上、线下各类读者活动1.82万场,参与市民达1931.07万人次。与此同时,深圳还涌现出了“简阅书吧”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品牌。这其中每一个对于市民来说,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自习空间。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千馆之城”。2023年7月3日,#深圳10分钟就能找到一家图书馆#、#外卖女骑手在24小时图书馆备战考证# 等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网友讨论,许多外地网友表示羡慕生活在深圳,有这么好的公共文化空间,一位网友说“城市建设的温度,将资源投入到居民触手可及的地方,共创共享。”▲福田文体中心·梦工场的沉浸式自习区,每个人可以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格子间,坐席配备无线充电、Wi-Fi、电源插座、感应灯光等智能化设备。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其中纸质书6.33本,电子书11.66本,远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电子书3.30本)。深圳是一座读书之城,同时也是一座学习之城,在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也在为市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与精神食粮。深圳各区都在为这座学习之城努力着。如2021年初第一家南山书房的营业,就吸引了许多上班族打卡前往自习。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南山图书馆理事陈平原曾这样形容南山书房:“南山书房对于深圳的读书人来说是谈诗文、论道理的好场所,进入南山书房内会让人不自觉地放慢、放轻脚步,南山书房的运营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深度阅读、学习。”也是通过南山书房,他说了解了基层图书馆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南山书房是南山区重点打造的惠民工程之一,初衷是以南山书房理念为纽带,将南山书房覆盖到南山区每个社区,推动南山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标准化、体系化、智慧化发展,最终形成遍布全区的均衡、智慧图书馆空间和服务体系。南山书房旨在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读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智慧图书网络的便利。2023年4家南山书房全面实现24小时对外开放,全年接待读者41万人次,预约总次数64万次,累计服务总时长83万小时。在南山区,目前有1家区级总馆、8家街道级分馆、1家学校分馆、4家南山书房、97家通借通还社区图书馆。福田区目前有107家图书馆,包含市级、区级总馆、街道级分馆等等。2023年9月,福田区启动“星罗棋布”计划,未来,100个嵌入式空间将嵌入市民“生活圈”,加入文化“服务圈”,成为全国独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这也意味着将会出现包含24小时自习室在内的更多文化空间。罗湖区共有22家图书馆,早在2014年,罗湖区图书馆启动“家庭图书馆计划”,遴选产生了30个“家庭图书馆”,由具有一定的藏书及有良好的家庭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藏书家庭组成,分享家庭藏书,向社区传播阅读的乐趣,愿意通过适度开放、开展外借服务、策划读书沙龙。2022年11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20个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深圳罗湖区悠·图书馆(东晓街道/IBC珠宝图书馆)和盐田区图书馆海书房-灯塔图书馆获此殊荣。其中,盐田区的智慧书房,外观造型别具一格,拥有“灯塔”“听海”“邂逅”等富有诗意的名字、“文化+科技”的创新性功能,成为市民喜欢的文旅栖居地,仅“灯塔”书房日均服务读者就超过2000人次,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同时,盐田区图书馆也与辖区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在总分馆建设、文旅融合、惠民服务等方面充分对接,打造“图书馆+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建一批集阅读、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社会服务点,如在居民小区内、商场写字楼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里,都在增设公共文化空间,供人们去自习与阅读。龙华区除龙华图书馆外,为了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公里”,龙华区以“转角遇到书,书房就在你身边”为核心阅读理念,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城市书房,截至2023年10月,已建成100家城市书房。其余各区也均有一定数量的公共图书馆可供市民们前往自习。在深圳,自习室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在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机制改革、服务供给、数字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以百花齐放的姿态,不断扩大覆盖面和适用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断向前奔跑。
来源 | 晶报
统筹 | 李岷
记者 | 徐黛茜
摄影 | 徐黛茜(部分图源网络、小红书)
编辑 | 李一凡